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中,祭掃與踏青高峰重疊,加上京郊正在舉辦的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、草莓文化節等活動,大量的城里游客集中涌入京郊,采摘戶、民俗戶們為賺得盆滿缽滿而開心,但也有不少京郊人為患上節日“腸梗阻”的交通頭疼不已。
民俗戶喜迎清明客流
昨天,盡管已是清明小長假的最后一天,但平谷區黃松峪鄉黑豆峪村依然人來人往。“我家能住28個人,直到今天還有24位游客住宿。”民俗戶劉建軍開的農家院距離京東大溶洞景區只有一里地,盡管他家目前只接待住宿,不管吃飯,但游客還是來了不少。
通州區張家灣鎮的民俗戶老王心情也不錯,借著當地舉辦第八屆草莓文化節的光,三天假期期間,他家接待了200多位就餐客人。
交通給京郊人添點煩
清明小長假期間正逢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在昌平區草莓博覽園召開,不少游客在這里過癮后,順道到附近的草莓采摘園里再采上些新鮮草莓。
看著棚外停滿的車,種植戶程星卻有點樂不起來:“一下子涌來這么多人,我家接待不了,讓人去別家,自己舍不得;讓游客在自家棚里摘,又照顧不過來,難免落埋怨,就怕留下壞印象,以后人家不來了,要是這么多客人能細水長流地來就好了。”讓程星還有點煩的是,大量自駕游客人涌入,附近的道路幾乎成了停車場,加上一些游客索性把車停在路邊,導致附近的道路更加擁擠。
節日客流考驗京郊路
“關鍵還是看附近的道網和交通疏導,還有就是能不能宣傳一下,讓游客能分散著來。”三天假期,雕窩村的民俗戶崔長河一口氣接待了160多位游客,在村里,幾乎家家都接待了差不多數量的游客。不過,這座民俗接待村卻沒被堵著。原因很簡單,村里順著山勢,修了一座長達一里多地的停車場,而且一遇到節假日,村里都會派專人到村外指揮疏導交通。崔長河說,自打村里開出這兩項節日治堵良方后,客流高峰時,村里及附近堵車的問題就好轉了很多。“有的游客習慣不太好,隨便在路邊停車,既影響交通,自身也不安全,這就得我們村里人來主動去勸導。”